X
书耽首页 > 美人鱼和猫薄荷 > 第一卷 > 第五十二章 重逢
第五十二章 重逢
作者:拾年溯月 数字:3070 吐槽:0 更新日期:2022-01-28 10:43:03

  传声文化大楼从外看气势如虹,内部构造也犹如迷宫,郁白转了两圈,都没有找到林嘉。

  本来不想中途打扰他开会,最后不得不给他打电话:“林嘉,你在哪儿?我找不到地方,这里每间办公室都长得差不多。”

  郁白所在的位置,是一层录音室,当然每个办公室布局陈设都大同小异。

  林嘉真的服:“祖宗,你在几楼?”

  郁白理所当然地回答:“一楼啊。”

  林嘉低声提醒:“你再看看我给你发的是几层?”

  他打开手机确认信息,林嘉半小时之前发来的信息:11层出电梯左手边第三间。

  短暂的心虚一晃而过,他轻咳一声:“我马上来。”

  十一层会议室,林嘉正在努力给顾思农赔笑。

  顾思农是传声文化的负责人,三十出头,是个雷厉风行的事业型女强人,精明干练,别的毛病没有,就是为人有点八卦,好打听。

  虽然八卦,顾总的分寸却拿捏得极好。

  因此,这种爱好打探八卦的气质反而让她更具亲和力,成为谈判桌上的有力武器。

  出于某些原因,林嘉没有看过《轻嗅蔷薇》,面对顾思农的提问,林嘉一问三不知,气氛越来越尴尬低迷,郁白电话就来了,林嘉如释重负。

  郁白挂了电话在一层继续迷了一会儿路,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电梯入口。

  姗姗来迟的人为表诚意,走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特意收起在自家工作室玩世不恭的样子,翻出正经八百商务人士的表情,推开了门。

  他左手握在门把手上,手指骨节处凸起来尤其亮白,伸出右手主动递到顾思农面前,一双桃花眼真挚地注视对方,微倾上身,颔首,面颊上带着微笑,极有绅士风度地说:“你好,我是郁白。”

  指尖相处,浅浅握了一下,顾思农被他的手温吓了一跳。

  一触即分,他的手很凉,没有手汗。

  郁白挂着笑,礼貌又疏离。

  顾思农其实是郁白的粉丝,过去几年,几乎每一部作品,她都看过不止一遍,她有些激动,依旧顾及着“顾总”这个体面身份克制着粉丝见到偶像的心情。

  虽如此,那些溢美之词仍张口就来:“早就听说郁老师长得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要从你的事业粉变成你的颜粉了。来来来,快坐。”

  郁白在林嘉旁边坐下,这间会议室靠窗,火红的阳光照进来,阳光底下的椅子被晒得滚烫,他不想坐上去。

  顾思农十分有眼力见,转身拉下了百叶窗,将熨烫的阳光挡在了外面,会议室一下子暗了下来,她开了灯,重新给郁白拉了一把椅子,自己坐在了郁白对面。

  她在人情往来中游刃有余,是个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亲近的人。

  郁白很少去看网络评论,不关注饭圈文化,对顾思农说的词汇觉得新鲜,他跟着笑:“颜粉是什么意思?”

  林嘉跟在后面解释:“就是你的颜值粉,夸你好看呢。”

  顾思农补充道:“郁老师不仅长得好看,还很禁欲系。”

  郁白没有闲聊的心思,进入工作状态时,他哪里还有和林嘉、杨领风斗嘴的玩世不恭,俨然一正经八百的工作狂,不接寒暄的客套话,更不会没完没了和人话家常。

  顾思农足够专业,和郁白熟络几句,便也不再闲扯,进入正题,她开门站在门口喊了一声:“罗粒,你来,做下会议记录。”

  不一会儿,一个齐刘海大眼睛穿着背带短裤的女孩抱着电脑进了屋,找了个角落位置坐下。

  郁白越过顾思农的左肩,去看落在她背后阴影和阳光,他双手放在办公桌上,袖子因为动作往上缩了一截,露出白皙清瘦的手腕。

  他摩挲着手腕的凸起的桡骨,似在消磨时光,飘忽的眼神只是一瞬,他停下拇指的动作,定神看向顾思农,问:“你们说到哪儿了”

  他眼神犀利,说话时郑重地看向对方,给人充足的留白时间。

  饶是顾思农久经商场,都被他目不转睛地盯得脸微微发烫,她定了定神,说:“我们还没开始,林总监说他没有看过《轻嗅蔷薇》,我们就聊了一些制作细节,关于剧本和情节的细化补充希望郁老师能给点意见。”

  林嘉瞟了一眼顾思农微红的脸,侧身去看郁白,心道:“呵,红颜祸水!”

  肇事者人如其名,说话直白得很:“林嘉从来不看我写的书,这几乎是我们俩能和平共处到如今的一种默契。我以为我是来参与声音选角儿的,说实话,我很期待贵公司声优的表现,是叫声优吧?我不太懂这个行业的称呼,还在学习阶段,有什么冒犯的,还请见谅。但没想到妙手回春的总编想跟我讨论剧本,我可是一点写剧本的基础都没有。关于书里的内容,顾编想问什么,我可以回忆回忆,看我还记得多少。”

  郁白不太想讨论剧情,时过境迁,他早已没了当初的心境,回头再看,甚至对某些情节不太满意,可也没有动心思去改,没有必要。

  人们心中的第一印象很难打破,而他的那一份心思,也不再能轻易拾起。

  他不喜欢回头去看,懊悔也好,遗憾也罢,都是他不太喜欢的情绪。

  林嘉悄悄拿脚踢他,暗示他好好说话。

  郁白根本不理会,自顾自把话说完,沉默地看向顾思农。

  顾思农很想和郁白探讨创作的初衷,她很喜欢《轻嗅蔷薇》这本书,一度读到落泪。

  郁白写这本书的时候,创作技巧方面如同一张白纸,他不会任何写作技巧,书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颠来倒去的伏笔,他用最朴素的语言,平铺直叙,让看的人觉得,自己好像一夜之间回到那个霍乱年代。

  既如旁观者,又如书中人,亲历了这个悲惨的年代,见证了主角多舛的一生。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金陵城,秦淮河边,戏台子上弦索胡琴起,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主人翁楚桯短暂的人生。

  唱戏人善舞水袖,水袖之功,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楚桯至今仍记着初入堤岸柳时,梁成路穿着戏袍,高叹低吟同水袖飘飞,力道恰到好处,歌声萦绕耳际,一声枪/鸣打断聚散离合。

  硝烟弥漫,秦淮河岸却夜夜笙歌。

  古来戏子多薄情,短/枪从水袖中甩出,第二声枪响震破天际,戏台上弹/壳掉了一地,戏台子上歌声戛然而止。

  秦淮河上依旧挂着一只残破的水袖,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

  无奈,遗憾,留在了原地。

  她想问,楚桯到底知不知道梁成路对他的利用,可创作的留白就是如此奥妙无穷,郁白或许不是想给读者留白,只是,大概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该赋予楚桯一个怎样的结局。

  顾思农说:“主要是在人物情感冲突这一块儿,广播剧制作毕竟不像电视剧,能把画面铺成给观众,广播剧只靠声音,其实有点难,处理不好,听起来会很突兀,所以我想和郁老师聊一聊创作时的感受。”

  这一点,郁白是认同的,只不过他再也不想回忆一次创作时他所经历的一切,他淡淡拒绝道:“我给顾编讲讲我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吧。”

  顾思农笑道:“好。难得有机会。”

  正在做会议记录的罗粒盯着自己电脑上空白的word文档:“......”

  她根本不知道该记录点儿啥。

  南京,他生活过四年的地方,说起来时,他眼神里有光,嘴角也因为某种情绪,不自觉地翘起来:“顾编去过南京么?那是一个去一次就会爱上的城市,王谢风流再现,六朝兴废可观,秦淮绝迹虽与古时不同,它经历过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伤痛,也见证过百废待兴又安居乐业后生出的热闹。夫子庙的每一块青石板,都残留着从古至今踏足过的人的温度。南京人其实普通话说得很好,但他们不爱说普通话。他们偏爱用特殊的腔调传递着情感,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妨碍你从某些字眼中听出大意。方言其实很有意思,比普通话妙上百倍。”

  他说话的时候,不紧不慢,有时候会提一两个不需要回答的问句,只当是他说话时候无足轻重的起承转合,让听者心生向往。

  他或许比顾思农公司里那些专职的配音演员,更会讲故事。

  “我上大学,最喜欢去夫子庙,秦淮河的夜景很美,可我独独喜欢秦淮河畔的清晨,传出的悠扬歌声。那一天,下着蒙蒙雨,三月的时候,烟雨总是格外眷顾江南。走到河边的时候,水声中听到一个小孩儿的歌声,脆生生的。他在唱《霸王别姬》,其实我根本不爱听戏的,我没有听戏审美,更不懂戏曲里那些讲究,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像是并不乐意做这件事。我循着声,在桥上看见站在河边的台子上,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雨中唱戏。站在河边上和他隔岸相望,我的出现显然惊扰了他,或者可以说拯救了他。歌声戛然而止,他突然跳上恰巧经过的乌篷船里,他消失在我的视野里,连同水声也一并带走了去。我脑海中那一刻,出现了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啼这么一句诗,就突然萌生了写个什么故事的想法。”

  他描述的画面很美,顾思农第一次知道,内心美好的人,原来就连说话,都是诗情画意的。

  这是郁白第一次说这么多话,他突然停了下来,不知道是说完了,还是间歇性的停顿。他说话是会停顿的,像是在思考,或是回忆。

  顾思农不忍心打断。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寂,所有人都被郁白带去了烟雨蒙蒙的江南,听到了虚无缥缈的歌声。

  他似乎不准备往下说了。

  顾思农忍不住问:“郁老师,你为什么会写那样一个结局呢?”

  郁白觉得,顾思农这个问题有点像考卷子上读完一篇文章问作者的采用了什么写作技巧,传达了什么观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样的阅读理解,他嘴角噙着一抹笑:“顾编,你这么问,我想你可能没太看懂这本书。”

  林嘉踢了他一下,虽然避开了要害但力道十足,踢得郁白的上身都跟着晃了晃,他咬着牙说:“你好好说话。”

  顾思农倒没有生气,态度耐心,语气温和:“可能是没表述清楚,主要是我改剧本时有点痛苦,总觉得自己会漏掉细节,影响剧本的连贯性。”

  她说话滴水不漏,在职场中混了多年,她早就不会因为别人的直白生气,即便生气也不会气急败坏地去回击。

  她擅长循循善诱,悄无声息的把气氛营造得很好。

  顾思农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有一个错觉,楚桯是真实存在的,她认识楚桯,这根本不是在编造一个虚无的故事。

  他平铺直叙,把楚桯这个人物描写得鲜活无比,楚桯的心路历程,多一分则成了矫情,少一分又达不到引发强烈共鸣的程度,总之看书的过程揪心,看过书之后的后劲十足。

  书里面,那些骄傲的、卑微清醒又独立、克制又放纵、自由而不放荡的情绪,如果不亲身经历根本写不出,更编不出。

  可郁白如何经历百年前的金陵城,如何写出明知是个悲剧却控制不住想要知道结局的故事。

  创作的魅力就在于此。

  用某种手段,营造足以以假乱真的假象,这到底只是个故事,还是这个世上当真有一个叫做楚桯的人,真叫人混乱。

  顾思农叹服郁白的笔力,一个作者的情感依托源于信念感,源于逻辑自洽,说服不了自己,更无法让读者相信,可郁白有让人相信的本事,不仅相信,更是会沉溺其中。

  郁白转着茶盏,继续说道:“其实,我那时候就是想太多。人性,人与人,家与国,自我与大爱,内心踌躇满志,觉得自己能办成很多事,能改变很多人,幻想自己是什么当代鲁迅,能改天换面,能度化人心。但其实......秦淮河早已没了歌声。涓涓流水,乌篷船划过拱桥,远处的背影,或许是我,或许是楚桯,我也分不清到底是谁。时代沉沦,戏子长袖善舞,作为糊口的营生也好,不足与人道的隐衷也罢,故事就故事,或许有真,或许大部分是假。看你愿意相信什么,愿意看到什么。总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作品,也不是什么有深度的故事,一切从简单出发,什么情感转折铺垫都不重要,不过是人到了悬崖,求生的手段罢了,人首先得活下来,继而才会考虑,活得像不像个人这件事。”

  顾思农看得出来他并不是在自谦,放眼当下,郁白仍旧是个不可超越的会写故事的人,顾思农给他面前的杯子添了茶水,郁白抬杯喝了一口,说道:“茶很好喝。”

  几句话的工夫,拉近了二人的距离,顾思农觉得郁白其实并不像看上那么高冷,郁白言尽于此,她体内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清了清嗓子,不知道怎么说能减轻唐突,没想到郁白主动给她台阶下:“看顾总似乎有话想问?”

  她故作神秘:“都说一个作者的第一本书里的人物或多或少会带有本人的一些特点,郁白老师出道这么多年,也有不少公开示爱的,郁白老师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谈过恋爱,书里楚桯是同性恋,那郁白老师你......”

  郁白早料到顾思农会问这个,他嫣然一笑,漫不经心道:“我么?看感觉吧,男女不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