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戚趴了一会儿,大太监勤公公就小步走了过来,轻甩一下臂弯上的雪白佛尘,恭敬的弯腰行了一礼轻声道:“陛下,国舅爷来了,正在御书房外请求觐见陛下!”3
华戚身体前倾趴在汉白玉圆桌上,有气无力的挥了挥手让勤公公起来,一边在脑海中扒拉出有关于这个国舅爷的信息。
康泰帝的生母淑妃出身梁家,是一个已经没落的书香世家。因此,梁氏进宫后并不得宠,但是可能有些人真的是属于那一类运气好的类型!先帝重色,而梁氏进宫多年,因为相貌并不是特别的出众,又不善歌舞与后宫争宠手段,所以一直没有承寝的机会。而就是那一次偶然的侍寝机会竟然就让她怀了龙胎,更是一举得男在当时子嗣稀薄的后宫之中为先帝诞下唯一的皇子,华戚!
华戚并不是先帝的唯一儿子,准确说来应该排行六皇子。但是也不知怎的,先帝前头的几个皇子不是在生下来后就夭折,就是后来得了疾病或是出了意外死去,总之在华戚前头的五个皇子到头来是没有一个平安健康的长到成年的。
先帝可能真的是怕了,因此在六皇子华戚满月后就破例赐了名字,更是上了皇家玉碟,而在周岁宴之后,看着玉雪可爱健康的儿子,先帝更是不顾群臣阻拦封了庶出的六皇子为皇太子。6
太子生母梁氏也由此母凭子贵,虽然没有封后,但是也从原本一个区区贵人位晋升为嫔位,而后又晋升正二品四妃之一的淑妃。
但是,说来梁氏的运气可能也不好,因为这个一朝荣宠在身母凭子贵的女人在太子方才六岁的时候就不幸染病去世。彼时,太子方才是一个黄髫小儿,堪堪知事而已。1
太子当时年纪太小,对于亲身母亲并没有多深的记忆与感情,在太子成年后对于生母的印象最多的就是来自于身边宫人的几句描述,性情温柔,易于相处,待人平易近人,外加一个“淑皇贵妃”的追封谥号罢了!
梁家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大家族,子息还算丰茂,只是近年来多有落魄,在朝中为官的子弟甚少。而勤公公口中的这个国舅爷实际上并不是原身的嫡亲娘舅,而是康泰帝外祖父兄长家的嫡长子,也是梁氏的大堂哥。
梁家多是读书人,多数时都秉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处事风格。家中子弟近些年来在朝中为官的人并不多,也多是一些微末的小官。
华戚的外祖父算是京中颇有名望的学士,人称一句梁阁老,如今已赋闲在家十几年。而华戚的两个嫡亲舅舅,大舅舅弃文从武从了军,目前只是京中绿营里头的一个五品军官,空有名头,手中权利却不大。而二舅舅却是从了商,当了一名让文人最是瞧不上的铜臭商人。2
梁氏是家中最小的嫡女,除了上面一母同胞的两个嫡亲兄长外下面还有一个庶女妹妹,同一个庶子弟弟。
梁阁老算是一个重情的人,在妻子生子之前家中并没有纳妾,也没有什么庶子庶女的糟心事。家中仅有的两个妾室还是在梁夫人生下女儿之后伤了身体不能再生,自觉愧对公婆夫君和梁家的各位列祖列宗,觉得自己不能再为梁家繁育子嗣,自请执意为夫君纳的两名良妾。
华戚的这个三舅舅目前并没有在朝中做官,反而是在京城的某个书院中当了一名文不惊名不传的夫子,做起了教书育人的活计。
梁家目前官位做的最大的也就是这位堂国舅梁嗥了,是为户部正二品尚书。
梁嗥此人无大才,这尚书之位也还是太子上位之后破例提拔的。朝中不是没有人持反对意见,但是皇帝说一不二,几次上书无用,如此也就不了了之。也可能正是因为皇帝对梁嗥格外厚爱的缘故,这让梁嗥觉得在新帝的心中他这个舅舅和梁家还是很有地位的。因此,几年间下来梁嗥在朝中内外行事也是越发的猖狂,目中无人起来。
因为对方是梁家的新一任家主,又是当今皇帝的堂舅,与帝王关系亲密甚得看重,更是在朝中提出什么意见也颇得帝王提倡,久而久之更是坐实了梁嗥国舅的身份,皇宫内外的人见之也敬称其为一声国舅爷!3
这种情况下,反倒是康泰帝的两个嫡亲舅舅反而被人遗忘了!而不知是什么原因,新帝对于这种情况并没有加以制约,反而是任其发展。甚至是连对方偶尔对自己说教,插手皇帝处理政事的方法对其指手画脚,皇帝也没有真正的责怪惩罚过对方。
华戚在脑海中迅速的翻看完原身有关于这个舅舅的记忆,起身朝着御书房走去,一边对勤公公道:“先让人带梁尚书下去喝茶,朕稍后就到。”
“诺,陛下!”
……
“宣户部尚书觐见!”
华戚坐在御案后抬头望去,就见一个大约五十岁上下,面色红润皮肤较为白皙下颚上蓄着一把美髯,身穿一身紫砂色胸前绣着瑞兽团结祥云的官袍,脚踩流云锦靴的男人在两旁的侍卫打开门后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来人在距离龙案前大约三米的地方停下,双手掸了掸衣袍,拱手双膝跪下行了大礼,道:“臣,梁嗥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说完,也不等华戚发声,梁嗥自己就匆匆站了起来,可以说是无礼无仪之极,极其不把皇帝放在面上了。梁嗥看着皇帝,高声急切的道:“陛下,老臣有要事禀告,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
华戚闻言虽然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还是挥手让左右退下。
内侍依言轻声退下,行动中脚步轻缓,呼吸声都没有露出一点。
梁嗥拱手看着坐在上首的皇帝外甥,道:“陛下,臣要弹劾大将军霍戈欲意谋反!”2
“嗯?”华戚坐在龙案后轻撇他一眼,面色微微沉下来,严肃道:“舅舅虽然是朕的堂舅,但是也须知哪些话当说,哪些话不当说。”
华戚在心中迅速的找出有关于大将军的信息,底下的人道:“陛下,北方战事已经结束,朝廷一个月前就已经下令让大军班师回朝。而至今,据前线消息称,霍戈仍然没有动身回朝的打算。1
他霍戈不奉命班师回朝反而拥兵自重,长期盘踞于曲州城,他这是想干什么?臣说他谋反绝不是片面之言,事关江山陛下大事,臣恳请陛下三思!霍戈其人当属乱臣贼子,绝不可姑息,臣肯请陛下下旨捉拿霍戈回京!”
华戚虽然没做过皇帝,但是在现代的时候古装历史类的电视剧却没少看。更何况他还是学历史的,深知历史上那些忌惮功臣,卸磨杀驴的行为要不得。
对方口中的大将军霍戈是大夏如今朝中最出色的将领,年仅二十四岁,霍家是大夏王朝最出名的武将世家,已经传承几百年,霍戈的祖父,父亲叔伯,兄长全部都是难得一见的将才,霍家人接二连三的战死沙场,如今偌大的家族就只剩下一家子的孤儿寡母,这一辈的成年男丁只剩下了霍戈一个人。2
这样的家族出来的人,华戚身为外人是绝对相信霍戈的忠心的。这样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爱民的人!华戚相信霍戈对于这个国家的忠心,但是想到原身的所做所为,心里对于对方对皇帝有多少的忠心还真是不敢确定。
但是不管如何,华戚目前都是不相信对方会在这个时候谋反的。华戚相信他是一个聪明人,而聪明人就算是他心中真的有什么想法对帝王不满,也不会就这么的冲动行事。至少,至少会等到暴君完全失去民心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到时候只要他霍大将军扯一张大旗,打着讨伐暴君诛无道的旗号,就会迅速的聚拢大量的民心,光明正大的清君侧,诛暴君!
而后,成就帝位。
而此时,华戚虽然已经登基几年杀了不少的人,但是主要都是朝中触怒了他的大臣和宫女太监。因此虽然暴君的名声传到宫外,但是多是在京城和周边城市响亮,而在那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却是不显的。除非是涉及到自己的生死存亡,否则那些老百姓谁会去关心坐在皇位上的帝王是谁呀!1
因此,华戚虽然是暴君,但是在大夏民间并没有完全失去名声。那些普通百姓至今甚至就连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换了一个都不知道!
想清楚了一切,华戚当即面带怒容厉声道:“梁大人,要是朕没记错的话,军部的户部可不归梁大人这个户部尚书来管!只是不知,梁大人如此这般刺探军机要务是否心存别心?”1
不管霍家人怎样,当前这个梁嗥他是不打算如同原身那样放任他的。这人如果聪明点了还好,要不然敢给他拖后腿,他可不会念着什么亲戚情,迟早办了他,就当杀鸡儆猴!
梁嗥当即跪下去,以头磕地,余下的话再不敢说出来,霍戈想没想谋反,他当然清楚,只是看着那姓霍的小子得意,他又怎么能够忍得下这口气。
看到他这副模样,华戚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挥了挥手让远远的站在一旁当透明人的勤公公把人扶起来,道:“勤公公扶尚书大人起来,大军的事情朕心中自有定算,尚书既无事就退下吧!”
梁嗥伸手推开勤公公想要搀扶自己的手臂,又是叩首一拜,看着坐在上首的帝王劝谏道,还不死心的道:“陛下,臣句句属实,霍家狼子野心昭昭,事关大夏存亡,还望陛下三思!”
华戚看着龙案的奏折静默不言,俨然一副不想多说赶人的样子。
梁嗥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纵然心里不满,但是想到自己这个外甥的暴虐性子,也只得满心不甘的起身离开。
出了御书房的门,梁嗥面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冷着脸甩了一下衣袖。
勤公公追出来,想要说什么却得了一个冷脸。
看着梁嗥神气的背影,勤公公扭头哼了一声,顿时也不愉起来。1